当前目录首页 > 中国孕育网 > 幼儿期
不可不防!秋季小儿腹泻猛于虎
发表时间:2014-09-10 16:09:02
收藏 评论
导读:专家介绍:张晓霞,本溪市中医院儿科主任,主任中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会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本溪市首届和第二届名中医,本溪

专家介绍:

张晓霞,本溪市中医院儿科主任,主任中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会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本溪市首届和第二届名中医,本溪市第三届自然科学青年学科带头人,本溪市第四届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曾到北京中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修,现擅长治疗发热、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咳喘、腹泻病、厌食、抽动症等儿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病。并擅长应用推拿、捏脊方法治疗小儿腹泻病、厌食、便秘等疾病。

随着秋季的来临,儿科腹泻的患者发病率不断地呈上升趋势,患儿家属忧心忡忡,担心小儿腹泻会使孩子体重下降,影响小儿增加辅食及生长发育等等,很多家长不会在饮食上护理患儿,从而使腹泻迁延难愈。

那么小儿腹泻怎样治疗和护理?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儿科张晓霞主任。

记者:什么是小儿腹泻?它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张晓霞: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种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引起儿童腹泻病的病因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种。

1、感染因素:

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1)病毒感染: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其次有星状病毒,杯状病毒科的诺如病毒属如诺沃克病毒,札如病毒属。此外,肠道病毒包括科萨奇病毒、埃克可病毒、肠道腺病毒等,冠状病毒科的环曲病毒等。

(2)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

①致腹泻大肠杆菌

②空肠弯曲菌

③耶尔森菌

④其他:沙门菌(主要为鼠伤寒和其他非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黄金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均可引起腹泻。

(3)真菌:致腹泻的真菌有念球菌、曲菌、毛霉菌,婴儿以白色念球菌多见。

(4)寄生虫:常见为兰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等。

(5)肠道外感染:有时亦可产生腹泻症状,如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时,可由于发热、感染原释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疗、直肠局部激惹(膀胱感染)作用而并发腹泻。有时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可同时感染肠道。

(6)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除了一些抗生素可降低糖类的转运和乳糖酶水平之外,肠道外感染时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或白色念球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称之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2、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①喂养不当可引起腹泻,多为人工喂养儿,原因为:喂养不定时,饮食量不当,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过早喂给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品;果汁,特别是含高果糖或山梨醇的果汁,可产生高渗性腹泻;肠道刺激物(调料、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也可引起腹泻。②过敏性腹泻,如对牛奶或大豆等食物过敏而引起腹泻。③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主要为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而引起腹泻。

(2)气候因素: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饮奶过多等都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而致腹泻。

记者:小儿腹泻,它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张晓霞:导致腹泻的机制有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渗透性”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分泌性”腹泻;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渗出性”腹泻;及肠道运动功能异常—“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等。但在临床上不少腹泻并非由某种单一机制引起,而是在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感染性腹泻。病原微生物多随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进入消化道,亦可通过污染的日用品、手、玩具或带菌者传播。病原微生物能否引起肠道感染,决定于宿主防御功能的强弱、感染菌量的多少及微生物的毒力。

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是由饮食不当引起。当进食过量或食物成分不恰当时,消化过程发生障碍,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和吸收而积滞在小肠上部,使肠腔内酸度降低,肠道下部的细菌上移和繁殖;食物发酵和腐败,分解产生的短链有机酸使肠腔内渗透压增高,腐败性毒性产物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增加导致腹泻,进而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记者:小儿腹泻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张晓霞:小儿腹泻主要临床表现有两点,第一是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第二是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记者:小儿腹泻西医根据病程分几期?

张晓霞:分三个期。

1、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2周至2个月。

3、慢性期:病程大于2个月。

记者:小儿腹泻西医分几种类型?

张晓霞:分三型。

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记者:小儿腹泻可以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如何判断脱水的程度?

张晓霞:根据小儿机体丢失水分的程度,将脱水分为三度即轻、中、重度。

轻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3-5%(30-50ml/kg)。精神略差,略有烦躁不安,皮肤略干燥,弹性尚可。眼窝和前囟略凹陷,哭时有泪,口唇粘膜略干,尿量稍减少。

中度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的5%-10%(50-100ml/kg)。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口唇粘膜干燥,四肢稍凉,尿量明显减少。

重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10%以上(100-120ml/kg)。呈重病容,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皮肤发灰或有花纹、干燥、弹性极差。眼窝和前囟深凹陷,眼闭不合,两眼凝视,哭时无泪,口唇粘膜极干燥。因血容量明显减少可出现休克症状和心音低钝、脉细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尿极少或无尿。

当家长发现小儿因腹泻而产生中重度脱水时,应及时送患儿去医院诊治。

记者:小儿腹泻西医如何治疗?

张晓霞:一、急性腹泻的治疗

1、饮食疗法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1)口服补液:ors可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及纠正轻、中度脱水。

(2)静脉补液:适用于中度以上脱水、吐泻严重或腹胀的患儿。

3、药物治疗

(1)控制感染:常选用氨苄青霉素、红霉素、头孢霉素等。

(2)微生态疗法: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粪链球菌等。

(3)肠黏膜保护剂:蒙脱石粉等。

(4)避免用止泻剂

二、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治疗

1、病因治疗,切忌滥用抗生素,避免顽固的肠道菌群失调。

2、预防和治疗脱水,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营养治疗: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儿应调整饮食。

4、药物治疗:抗生素、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和肠黏膜保护剂。

记者:中医药治疗小儿腹泻都有什么优势?

张晓霞:中医治疗上内外合治,方法多样。小儿腹泻相当于中医的泄泻,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基本原则。中医证治分类为五类:湿热泻、风寒泻、伤食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

一、内治法:中医院自制的多种中药儿科散剂治疗小儿泄泻疗效显著。

1、湿热泻用加味香连散

2、风寒泻用正气散

3、伤食泻用胃苓散加三仙散或鸡内金散

4、寒湿泻用正气散

5、脾虚泻用白术散

6、脾肾阳虚泻用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减

中药颗粒剂:对不爱服用中药散剂的可采用中药颗粒剂。

1、参苓白术颗粒:每次0.5-3克;1日3次治疗脾虚泻。

2、补中益气颗粒:每次0.5-3克;1日3次治疗脾虚中气不足型泄泻。

二、各种中医外治法:

1、脐疗-为中医院自制中药散剂,调成糊状,每天敷脐部24小时。

(1)腹泻1号:适用于风寒泻。

(2)腹泻2号:适用寒凝泄泻。

2、穴位贴敷

(1)引进腹泻贴:取神阙穴,每天1次,每次贴敷8-12小时,治疗各型小儿泄泻。

(2)中医院自制的腹泻贴和吐泻贴,取神阙穴,每天1次,每次贴敷8-12小时,可以治疗小儿泄泻和伴有呕吐的小儿泄泻。

3、神灯治疗仪配合外用脐疗(腹泻1号或腹泻2号),每次20分钟,治疗小儿各型泄泻。

4、中医院引进的复合脉冲磁性治疗仪,每次使用30分钟,治疗小儿各型泄泻,避免了小儿打针吃药的痛苦。

5、电子艾灸治疗仪:每次5-10分钟,适用于各型泄泻。

6、小儿推拿捏脊疗法:具有促进气血循行,经络通畅,神气安定,脏腑调和,能达到驱邪治病的目的。小儿捏脊疗法是儿科常用的一种推拿方法。此方法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按摩,调和阴阳,疏理经络,行气活血,恢复脏腑功能以防治疾病。小儿推拿捏脊疗法不用打针和吃药,每次操作20-30分钟,治疗小儿泄泻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儿家属的喜爱,被称为21世纪绿色医疗。

7、直肠给药:喜炎平注射液:每次0.2-0.4ml/kg,每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0-15ml稀释,1日1次。治疗病毒性腹泻病。

8、足浴疗法:

(1)湿热泄泻证:葛根50g、车前子50g、白扁豆100g。上药加入清水2000ml,煮沸20-30分钟。取出药汁,倒入盆中,温洗双脚(过足踝),水温保持在30℃上下,每次熏洗30-60分钟,每日2-3次,治愈为度。

(2)风寒泄泻证和脾虚泄泻证:白胡椒10g、艾叶15g、透骨草10g。上药加入清水2000ml,煮20分钟。取出药汁,倒入盆中,熏洗小儿双脚约10分钟。每日1剂,每日3次,连用2-3日。

记者:如何护理和预防小儿腹泻?

张晓霞:患儿所居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温度要适宜。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被,避免着凉。

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乳,改变饮食种类。适时适量添加辅食,合理喂养,乳食勿过饱,勿进难消化食物。

腹泻伴频繁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讲究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要消毒。

专家观点:

饮食疗法不能少

小儿腹泻除了正确的治疗外,饮食疗法也不能少。

停止进食高脂肪和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胃肠负担,逐渐恢复消化功能。母乳喂养者可缩短喂乳时间,延长喂奶间隔,人工喂养者可先给米汤或水稀释牛奶,1/2水加1/2奶,或1/3水加2/3奶,由少到多,由稀到稠。易于消化的奶制品有酸奶、脱脂奶、自制脱脂奶(将牛奶煮熟后,将浮在上面的奶皮去掉)。腹泻患儿在服药的同时,如果家长能懂一些饮食疗法加以调理,对于患儿尽快痊愈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扑上爽身粉,防止发生红臀。

首页 备孕 孕期 分娩 新生儿 婴儿期 儿童期
别走!您可能还喜欢:
热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