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学走路是宝宝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可以说是宝宝开始迈出独立历程的第一步。妈妈们,对于宝宝走路,你们可曾详细了解过在此过程中,你要做些什么呢?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宝宝学步期的生长发育情况。宝宝学步可以细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十至十一个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父母发现宝宝在放手能稳定站立时,就可以开始尝试走路了!
第二阶段(十二个月):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
第三阶段(十二个月以上):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阶段需要加强宝宝平衡的训练。
第四阶段(十三个月左右):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
第五个阶段(十三至十五个月):宝宝已经能行走良好,对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渐增强,父母应该在此时满足他的好厅心,使其朝正向发展。
温馨提示:对于宝宝开始学走路的阶段时间不需要完全符合,视乎有些宝宝发育情况较好,可以早些学走路,所以除了这基本标准外,家长们也许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一些基本发育情况,只要符合了一些基本的条件就可以开始训练宝宝走路了。
当宝宝开始走路应具备以下三项条件:
1、宝宝能自主性的握拳,并随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脚趾;
2、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经足以支撑本身的重量;
3、宝宝已经能灵活地转移身体各部位的重心,并懂得运用四肢,上下肢各动作的发展也已经能协调得好。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不必过度担心宝宝学走路时出现踮脚尖
有些宝宝在学习走路时会出现踮脚尖走路的行为,这到底正常还是异常呢?
相关医师表示,父母可观察宝宝踮脚尖走路的频率来判断是否为异常现象,若宝宝有用踮脚尖的方式走路,有时恢复正常状态,则勿需担忧。一般来说,宝宝大约在三岁之后运动协调才发展成熟,在此之前走路不稳都不用过度担心。
很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最容易发生意外就是扭伤,再加上这时候的宝宝通常不能表达得非常清楚,父母就要细致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来得知。父母应仔细观察宝宝走路是否出现一拐一拐的,或是躺在床上踢一踢,看是否能踢得好,除此之外,也可压一压宝宝腿部各部位,看看宝宝是否会感到疼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在宝宝学走路过程中,父母们要给予一定的帮助,但建议父母们要分阶段给予不同的帮助,这样才能更好的科学的促进宝宝学走路。
1.父母给予的辅助方式:
第一阶段: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协助宝宝忘记走路的恐惧感觉学习行走。
第二阶段:训练宝宝学习蹲——站的方式为父母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
第三阶段: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让宝宝慢慢从爸爸的这一头走到妈妈的那一头。
第四阶段:让宝宝练习爬楼梯,如家中没有楼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让宝宝一上一下、一下一上地练习。
第五阶段: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但倾斜度不要太大,让宝宝从高处走向低处,或由低处走向高处,此时父母须在一旁牵扶,以防止宝宝跌下来。
依以上五个阶段走路动作发展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
2.建议辅助工具:
学步车、楼梯、木板、小椅子
备注:宝宝在使用学步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要领。
1、最好等宝宝七个月大以后,能够支撑颈部并平稳坐立时再使用。
2、学步车的高度须适合宝宝的身高,不宜过高或过低。
3、每次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20分钟为原则。
4、使用学步车应在大人们的视线范围内。
小编Tips:虽然辅助工具能够很好的给予学走路的宝宝以帮助,但要注意辅助时机的选择,过早的进行辅助容易影响宝宝的身体发育。比如说,学步车不能过早使用,过早使用会影响宝宝的脊柱发育。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客观环境塑造
1、防止危险
学走路的宝宝所碰到的危险比前面几项动作接触的危险来得更多了,在环境安全的注意上,父母可要费更多的心思。除了居家环境的安全外,父母也可帮宝宝穿上防滑的鞋袜,以防止宝宝跌倒。
2、便利辅助之纸尿裤
在宝宝学步期,找适合宝宝的纸尿裤,方便孩子行动。
选择Tips:窄裆设计,便于宝宝行动自由;舒适贴身,干爽吸收快而且防漏性能好。这样就可以让宝宝无忧无虑的翻滚爬;腰围弹力要强,拉伸力度好,这样就不至于紧绷活动不自由。
3、便利辅助之学步鞋
学步的鞋子也有讲究,太大会落脚跟,太小不利于宝宝的小脚发育,此外要注意学步鞋要选择一些鞋底较软的,轻便的。
4、便利辅助之衣着
学步期的宝宝穿着不能过于宽松,这样很容易导致宝宝因衣服宽松行动不便而极易摔倒。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面对宝宝学会走路后的变化,父母如何应对?
每一个孩子在学会走路时,就像一扇大门在他们面前敞开了,他们可以独立地去探寻这神秘的世界。自由地行走为宝宝带来了新的人生,随着学会自己走路,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假如你知道蹒跚学步的宝宝身上发生了什么,改变了什么,那么你与你的宝宝的关系就会非常和谐,更加亲密。
1.宝宝不再是婴儿了
别看你的宝宝只是摇摇摆摆地迈出了一小步,然而,就从此刻开始,他们在情绪和行为上就发生了变化,有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对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来说,这是一个既令他兴奋又让他担忧的时期,他们一方面渴望与爸爸妈妈亲近,一方面又有一种想独立和探险的欲望,当他们走远了或者跑开的时候,他们总是注意着父母,恐怕走得太远了;而此时,妈妈和爸爸却得到了第一个可怕的暗示:他们的宝宝已经不再是婴儿了。
2.他形成了自己的个性
如果问一个妈妈她的宝宝在学会走路之前的情况,她或许会把他描述成一个非常安静和悠闲的孩子。但是,在他学会走出第一步之后,好像变了一个人。他总是动个不停,变得难以控制。
宝宝出乎意料的个性特征开始显现了,这是必然现象,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结果都是宝宝发生了戏剧般的变化。当然,也有原本敏感的宝宝变得更加小心谨慎了。
父母应该做什么
其一、接受孩子的新个性。应该避免催促小心谨慎的孩子,也不要打消胆大孩子的热情。尽量做到时刻保证她的安全就可以了。
其二、保持一致性。只有明确的常规才能使1岁的孩子在情绪骚动的时候知道如何去做,所以要给孩子制定一些行为规则,要求他始终如一地遵守它们。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3.离不开爸爸妈妈
小宝宝学会走路使他非常的兴奋,他着迷于自己的这项新技能,但是,同时他的周围时时刻刻都充满了危险。喜欢走来走去的宝宝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让大人总是抱着或背着,这使他们感受到了一些成长的苦恼:他们不能像以前那样依赖于父母了。
宝宝学会走路几个月之后,与父母分离的恐惧越来越加深了,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他们会在父母离开的时候大声哭闹,以表达他们内心的恐惧和忧伤,他们会更加警觉地"监视"父母的一举一动,或者当陌生人出现的时候,他们紧贴着父母。宝宝把他的父母当成了安全的基地,他们会绕着父母走几步然后又跑向他们的爸爸妈妈。
父母应该做什么
其一、玩游戏时让孩子感到安全。比如做"你跑我追"的游戏,就等于告诉孩子运动是安全的,因为父母会追他并且保护他。
其二、你离开之前让孩子有所心理准备。创造出一种使孩子感到安心的再见和问候的方式。当你要离开这个房间一小会儿的时候,你要让你的宝宝知道你呆会儿就会回来的。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4.有些方面的发育倒退了
刚刚学会走路的宝宝最需要当心的是脚底下一定要稳,他们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跌跌撞撞才渐渐走稳一些,这是非常正常的。但在他们走路的技能越来越强的时候,某些方面的发育反而在退步,比如他可能忘记已经学会的字或词。
如果看到你的学会走路的孩子又返过来爬着走了,你一定不要奇怪,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在跌倒了或碰伤了之后,他们就意识到了爬着走会安全一些。
父母应该做什么
洞察孩子发育倒退的迹象。如果你的宝宝又缠着你抱他,那么在哄他睡觉的时候多抱抱他。如果他不愿意走路了,可以给他玩拉着走的玩具诱导他多走一走。
重新激起宝宝对说话的兴趣。如果你的宝宝在语言发育方面遇到障碍,你可以频繁地给他讲故事,和他说话,提一些问题,然后停下来等他回答。
5.不达目的不罢休
如果宝宝能够走了,他就想跑;一旦他站起来了,他就想登高。可惜他们的运动能力还不能使他们做到这一点。宝宝在遭遇到挫折之后,他们的愿望反而更强烈,更要满足自己的要求了。他们会让你帮着他拿他想要的东西,或者他自己从架子上把他想要的东西拉下来。一旦他自己的行为能力能够满足他的愿望了,他就更加有信心了。
父母应该做什么
不要采取高压手段。给你的宝宝多种选择,把一些潜在的冲突改变为轻松的游戏,并且鼓励你的宝宝用言语表达出他的愿望。
伸出援助之手。当你的宝宝不能实现他的愿望,给他一些轻微的帮助。让你的宝宝知道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可以寻求帮助
整个婴儿期宝宝的动作发展是否正常,直接关系着生理健康及日后的认知发展。如果宝宝动作发展受阻,不但会影响日后的学习,也会形成心理的障碍,所以父母该时时注意宝宝每个阶段的动作发展情形,学走路当然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环。但家长们不必过分担忧,虽然在此过程中或许会有很多的问题需要面对,但只要能够知道一些基本发展规律,懂得基本原则,相信每个家长都可以让宝宝轻轻松松健健康康的学会走路的。
8月24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制定发布的国内首个《婴幼儿辅食餐》团体标准在北京发布解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