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宝宝秋冻掌握4要领
小强快要过3岁生日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幼儿园。妈妈为了给其打好基础,决定在家里也要进行“正规训练”,首先就从“秋冻”开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连续下雨那几天,在雨停的间歇,妈妈就带着小强到户外去跑步,仍然给孩子穿短裤短袖衫,要知道那几天气温只有20摄氏度,孩子冷得瑟瑟发抖,嘴唇发白,奶奶心疼地喊:“太凉了,快进屋吧!”可妈妈却说:这才叫“秋冻”!没想到,小强终于耐不住,晚上就开始发烧了,38.5℃,而且还不断地咳嗽,还有点喘。妈妈赶紧带他到医院去,一看儿童医院里病号爆满,一打听,几乎都是“秋冻”惹的祸。
都说“春捂秋冻”有益健康,但好多妈妈却不知秋冻的要领。
要领一:掌握气温防突变
“秋冻”的基本理念就是从秋季开始锻炼机体适应严寒冬季的能力。自然都是随着气候变化,耐寒训练也应循序渐进地实施。然而,当天气变化出现反常、气温急降时,如果仍然坚持给孩子“秋冻”,不给其做好保暖措施,势必会引起伤风感冒,体格差的孩子甚至会发生呼吸道感染,引发肺炎。所以,家长一定要掌握气温变化,及时地给孩子增减衣服,必要时仍需要适当地进行保暖,不可一味地“冻!冻!冻!”要根据突变的气候,灵活掌握。
“春捂秋冻”虽然是句老话,但也有一定的道理,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帮助其进行锻炼,要在孩子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行,以免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影响。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要领二: 各项参数有指标
秋冻的时令指标:秋冻适宜节气是从立秋到立冬的三个月。从初秋开始就让孩子对冷环境的逐渐适应锻炼。
室内外温差指标:当室外的温度低于室内2-5摄氏度时,孩子在外出可以不必增加衣服。如果室内外温差超过7摄氏度以上,那么就应该及时地添加衣服了,否则容易导致感冒。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昼夜温差指标:秋季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温差小于8摄氏度时,宝宝可以接受耐凉锻炼。一旦昼夜温差>10℃时,就应该给宝宝及时添加衣服了。
观察感受指标:如果宝宝面红、气喘、烦躁、多汗,表明温度过高,应降温减衣;反之,面色发白、手脚发凉、打喷嚏、流鼻涕、起鸡皮疙瘩或打寒战,表示过冷,应添衣加被。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要领三: 不同年龄各有度
▲婴儿 入秋后只需单衣薄被,且不要紧包紧裹,衣带要宽松,被褥需轻柔,便于宝宝肢体舒展活动;当室温降至20℃以下,可穿夹衣,盖夹被。在同样的室温环境中,尽量比大人减少一层衣被,因为孩子代谢旺盛,产热多。
▲2-3岁幼儿 秋天宜穿纯棉贴身线衣裤,易于吸汗。随着温度下降,可单层加衣,不要给孩子穿化纤衣服,因为化纤衣服易产生静电,它会加重皮肤的干燥,而且化纤衣服不透气。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3岁以上幼儿 孩子的活动量逐渐增加,秋季更不能穿太厚的衣服、高领上衣,在其活动时可以穿单薄的运动服,以免活动时出汗太多,被凉风一吹更容易患上感冒。
总之,在秋季时不要给孩子穿得过于厚实、严密,也不要过度保暖,使得身体容易出汗,那样反倒容易着凉感冒。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要领四: 体质差异硬指标
宝宝体质是最重要的指标,即“秋冻”应因人而异。体质较虚弱的小儿不应实施秋冻锻炼,有先心病及其他先天性疾病、贫血、营养发育不良、反复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慢性胃肠疾病的幼儿,以及免疫低的小儿,因为他们对气候比较敏感,尤其是早晚天气变化大时容易感冒,所以不可以盲目实施秋冻训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我们民间有句老话,叫“春捂秋冻”,意思就是秋天到来后不要突然一下穿很多衣服,不要过度保护,这样才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为过冬打好基础。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在秋天里可以适当地让其“冻一冻”,但是也要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而定,不能过于盲目和极端。
8月24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制定发布的国内首个《婴幼儿辅食餐》团体标准在北京发布解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