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的小惠伤透了父亲的脑筋。无论是要求她穿衣服、洗脸还是吃饭,她都会像条件反射一样激烈地反抗大人的意志。一件极小的事情就能极大地触动她。喊叫、哭闹、骂人,摔东西是每天在家里上演的场景,一天至少两三次。父亲企图管教,小惠的情绪就更激烈,有一次甚至一边满脸通红地喊叫,一边流出了鼻血,父亲再也不知道怎么办好了。在外面,小惠对小朋友也是大喊大叫,无法相处。
孩子在尖叫声中究竟“说”了些什么?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1.小孩天生气质类型如此.有的孩子就是活跃多动喜欢叫嚷一些。小孩行为控制能力差,有时候想叫就叫,想摸什么东西就摸什么东西,这类的尖叫是不自主,无意义的。
2.也有一些孩子本身大脑发育有问题。大脑有一部分是负责情绪的,有些孩子生下来气质和别人就不一样。但这很难检查出来,家长要及时注意请教医生.
3.最正常的情况是孩子尖叫是表达一种有原因的情绪,比如兴奋、不满。但这样尖叫也不应该过于频繁。
4.还有些孩子为了引起家长关注而吵闹,是因为很多父母太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家长应该多抽时间陪陪孩子.缺少沟通,孩子容易喊叫。
5.孩子的喊叫还可能是因为压力大,有可能家长本身压力大影响到孩子,也可能是家长对孩子要求太高。这种情况下压抑着不让孩子发泄也不行,有时喊叫一下是必要的减压方式,但是总是这样家长就要问—个为什么了。
6.还有些孩子的尖叫是一些不良习惯和心理造成的。佳佳只有2岁,却非常聪明,善于察言观色.在家里她一切都很正常,只有出去到公共场合的时候,她知道她的大声行为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能让父母难堪,可以趁机要求父母满足她的要求。久而久之,每次只要出家门,佳佳必定会大喊大叫,并且每次都提出无理要求。
行为贴士
孩子尖叫还可能是因为语言表达有障碍,所以只能用喊叫来表达。因此,一方面提最父母要认真观寨孩子大声的原因,另一方面请家长尽量诱导孩子用语言表达。
8月24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制定发布的国内首个《婴幼儿辅食餐》团体标准在北京发布解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