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刚上幼儿圊,是个聪明的小男孩。但不到一学期,已打了班里一半以上的小朋友。用他的话说,就是q班里总共20个人,我已打了10多个.”还挺自豪的.可真让他的妈妈又急又气,老师成天把妈妈找到幼儿园-告状竹,小朋友们一见他妈妈也是纷纷“诉苦”。
原来浩浩从小特别爱打人,要东西不给就打。家里人多,都宠着让着他,当时父母都想-大了会懂事的”。没想到浩浩现在3岁了,不仅没改打人习惯,反而变本加厉了。
孩子打人其实只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感情.这种行为叫作攻击性行为(或称侵犯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攻击性行为可以分为两类:敌意攻击和工具性攻击.敌意攻击是指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工具性攻击是指为达到一定的非攻击性目的而伤害他人的行为。例如,丹丹有意打另外一个孩子,惹他哭,这属于-敌意攻击骨,如果丹丹在争夺玩具的过程中打了他,则属于。工具性攻击’.
当出现争端或为达到某种目的向父母示威时,两三岁的孩子通常采用踢打对手的方式。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身体攻击越来越少,会逐渐改为戏弄、奚落、说坏话或叫绰号.3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判断对方的意图,只是简单地将使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人和事当成对手。
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改掉打人的毛病?
1.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能对孩子的。暴力行为”视而不见。如果孩子打人了,应立刻抓住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坚定地直视他的眼睛,让孩子感到自己错了.等孩子情绪平静后,再和他讲道理。
2.不要体罚孩子。当孩子打人时,父母千万不能用打孩子的方式来惩罚他,最好。冷处理”——把正在哭闹的孩子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哭完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多说,更不要向孩子过多解释为什么。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应避免出现越讲道理越僵,以至父母失去耐心的情况.
3.积极的鼓励不可少。父母应以积极热情的方式对孩子的良好行为给予鼓励.尤其是那些平时习惯打骂、呵斥,批评孩子的父母,更应注意自己的态度。鼓励能够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使孩子表现出积极、正面的情感,促进向上发展.父母应对孩子充满信心。
4.父母应注意自己的反应。当孩子在家里打人时,父母要表现出应有的尊严,不能对此一笑了之,甚至开心地享受孩子发脾气时别样的可爱之处,更不应主动逗孩子发脾气,打人。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出现攻击性行为时,他人正常的反应是什么。时间久了,孩子明白这种行为不被人接受,自然会有所改变。
5.为孩子提供非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条件。如果明知孩子自尊心脆弱,就不要拿他的弱点与其他孩子的长处相比一多了解孩子的需要以及独到之处,从他能接受的角度尊重孩子,让孩子独立做事情,担负一定责任,使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经常说。相信你能行”、。你能做到,再努力一下。妈妈为你骄傲-之类的话,以此打开孩子的心扉,帮助他成长。
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内在的攻击倾向。比如晏儿生气、情绪发作时,会把东西往地上扔.想喝水了,妈妈晚来了几分钟,孩子会一把推开水瓶……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如果加以正确引导,攻击倾向可以转化为成长过程中的力量,转化为忍耐、坚毅等积极的品质.
8月24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制定发布的国内首个《婴幼儿辅食餐》团体标准在北京发布解读。该...